8月的松辽大地,万物勃兴,生机盎然。
8月12日至13日,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吹响了乡村振兴“冲锋号”。与会人员兵分两路,深入长春市双阳区、净月高新区、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、九台区各个乡镇、村屯,走进田间地头,看变化、听发展、谈想法、商举措,探寻我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。
科技引领 筑牢粮食生产“压舱石”
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,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,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。从“会”种地到“慧”种地,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展翅高飞,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。
伴随着阵阵轰鸣声,两架直升机升空开展航化作业,卷起阵阵稻浪。在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,“九台贡米——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几个大字格外醒目,268公顷高标准农田平整肥沃,翠绿的稻田里鱼蟹正肥,“智慧农业”数字平台电子屏幕上,土壤温度、水温、地块病虫害等情况一目了然。田间,65台(套)现代农机设备整装待发……
“基地摒弃了过去粗放、零散的管理模式,水稻种植采用统一育苗、整地、播种、管理,并推广水稻秸秆还田、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、绿色防控病虫害、稻田养鸭等技术。通过实行机械化生产、标准化作业、规模化经营,水稻机插率提高到98%,机收率提高到95%,水稻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8%。”谈起变化,九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邱信臣满脸喜悦,“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幅提高,与普通稻田相比,每公顷高标准农田地能多收入6000多元。
三产融合 多元增收鼓了农民“钱袋子”
鹿茸片、鹿胶糕、鹿肉熟食……走进位于双阳区的鹿乡特色小镇,琳琅满目的鹿产品让人目不暇接。“鹿乡镇因鹿而闻名,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梅花鹿第一乡,围绕梅花鹿产业打造的特色小镇,集养殖、加工、销售为一体,是全国最大的鹿产品集散地。全镇鹿只存栏14万只,占全国1/6,养鹿户1万户,年吞吐鲜鹿茸450吨,鹿副产品6500吨,生产研发类企业40余家,新型经营主体208家。”通过三产融合,一只只梅花鹿成为村民的“致富鹿”。谈及收益,鹿乡镇党委书记李冰自豪地说,全镇鹿业总产值37亿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50元。
“这花海真是太美了,现在这新农村建设得比城市还美丽,离长春市区才15公里,交通很方便!”在净月高新区玉潭镇友好村里,万亩花海,竞相绽放,房车营地、帐篷等不同主题风格的民宿错落有致,游客络绎不绝。
“通过引进龙头企业,流转土地230公顷,集中发展花卉、中草药种植基地,形成‘村级收储、集中管理、规模开发’的农业发展框架,并成功将小农户纳入到农业产业链中,以花卉为轴,形成一条有序衔接的旅游产业带。”玉潭镇党委书记焦明慧介绍道。
谈及未来发展,焦明慧信心满怀。目前,发展旅游产业为全镇提供约1500个就业岗位,每人每月可增收近3000元。今后,结合乡村振兴工作,让老百姓赚就近就业打工钱、土地流转费和庭院经济3笔收入,保障农户持续增收,生活富裕。
内外兼修 扮靓“面子”夯实“里子”
乡村发展,逐绿前行。改善乡村环境,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,近年来,我省积极启动实施农村垃圾治理、污水治理、厕所改造及粪污治理、村容村貌提升四大攻坚战,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三年行动,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。
沿着平坦整洁的村路一路前行,路旁有高低错落的绿树和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,与会人员来到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,看到文化广场宽阔整洁,庭院内外环境优美,仿佛走进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,与会人员一致称赞。
清水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,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,重点打造苗木花卉特色产业,突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,全力实施精准脱贫工程,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,全力打造集农旅观光、休闲养生、生态宜居、产业兴旺为一体的美丽乡村。
从“环境美”到“生态美”,从“生态美”到“人文美”。乡村振兴之路,是一条生态文明之路、美丽宜居之路,不仅要注重“硬件”,更要“内外兼修”。乡村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,村风民风也得到净化,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,重塑乡村“魂魄”。
“我们村里开展了星级文明户的评比,大家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。”清水村通过推进乡村德治建设,引领乡村文明素养提升,村民韩万胜前不久被评为了“十星文明户”,成为村里的“红人”。“现在俺们村民都很珍惜环境,互相监督,自觉爱护,邻里邻居互相帮忙,处的跟一家人一样。”
如今的我省农村,乡村振兴正当时,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,农村环境整治相得益彰,科学规划、治理有效、乡风文明、富裕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,已悄然呈现在世人面前,美丽乡村的新“样板”正在吉林大地徐徐铺展开来。(闫虹瑾)